母亲生病我们哥仨各出3万,母亲出院后,我深夜悄悄去了大哥家

发布日期:2024-08-11 16:14    点击次数:115

我叫吴天军,今年47岁。

我们家有兄弟三人,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在两个哥哥的呵护下长大,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如今生活在省会城市,在省城一家医院上班,是一名影像科医生。我的爱人在机关上班,公务员编制,我们夫妻都有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轻松幸福。

我的二哥今年49岁,他是重点师范大学毕业,在省城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二嫂是个城市的姑娘,又是家里的独生女,人很孝顺,但也很计较和较真,平时我们兄弟有什么事情,她也很积极,小钱并不计较,但是如果是大钱,她都很认真。

我的大哥今年51岁,他没有上过大学,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了,如今生活在农村,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大嫂是我们隔壁村的姑娘,淳朴善良,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我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她们都生活在农村老家,常年都是大哥大嫂在跟前尽孝。

上个月的一天,大哥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母亲最近一直不舒服,他带着在县城人民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母亲状况不太好,建议去省城的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我一听母亲病了,赶忙开车回老家,把母亲接到了省城,很快在我们医院帮母亲办理了住院手续,一系列的检查下来,母亲不但心脏出现了问题,其他方面也有不少毛病,需要尽快安排手术治疗,手术费加上其他的一些费用,预计费用十万元左右。

为了避免来回去缴纳费的麻烦,我直接往医院提前垫付了10万元,大哥、二哥当场就说给我钱,我拒绝了,我说等母亲出院后,看具体花多少,到时候大家再一起算账。

母亲住院,身边离不开人,父亲年龄大了,我们都需要上班,大哥和大嫂一直在医院守着伺候,母亲在医院住了26天,经过细心的照顾,恢复的很好,我们终于放下心来。

母亲出院那天,办完手续,手术加上术后康复,报销过后总共花费了90000元,大哥说,我们兄弟仨一人出三万,我说:这点钱,我一个人完全能负担,但是大哥说,母亲是我们三个兄弟的母亲,大家都应该出一份。

其实,我知道,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大哥是怕我们家庭闹矛盾。那天趁着大家都在,对着我媳妇的面,大哥和二哥每人给我转了3万元。

母亲出院后,在我家住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跟我说,要回农村老家,我希望她们能在省城多住一些日子,但父亲和母亲说不习惯住在城里,楼上楼下的不方便。为了父亲和母亲要回老家住的好,大哥大嫂就提前坐车回家收拾房子,为了让母亲路上坐车舒服,二哥特意找朋友借来一辆房车,那天我和二哥开车把父亲和母亲送回了老家。

到家后,大哥大嫂已经把父母住的房子收拾干净,被子晒好,东西都准备停当。我和二哥决定陪父母在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赶回省城。

晚上,大嫂准备了一桌子的菜,让我们哥仨陪着父亲喝上一杯,看着我们兄弟三人围坐在一起,母亲讲了很多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听着母亲的叙述,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过我的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农民,我们这个村子很偏僻,离最近的镇子也有十几公里。

我是1977年出生的,在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刚生产责任制,家家户户都不是很富裕,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农村人趁农闲的时候可以出去打工,当时的农村就是靠地里的收入过日子,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家家户户都有个好收成,年底可能会有些结余,如果赶上干旱或者雨涝天气,收成不好,过年的时候,可能连肉都不舍得吃。

当年,地里的收成还不像现在这么高产,即使非常细心的种植,最高产的麦田,一亩地也就六百多斤,其实大多都是四五百斤,除去交公粮、种植的成本,也就是每年够吃而已,即便我的父母非常的能干,每亩田地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也不会增产多少,加上奶奶,我们一家六口人,靠着十几亩地的收入,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想有存款什么的根本不可能。

我的父亲兄弟姐妹六个,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我有三个叔叔,爷爷去世的早,长兄如父,父亲就帮奶奶一起撑起整个家,一个一个的操持,帮叔叔们都成家,等所有的叔叔结婚分出去单过后,那个家分的几乎什么都不剩下了,所以我们家当时在村里最穷。

虽然日子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一直供我们三个上学读书,我们兄弟三人,二哥学习最好,大哥学习最差,我算是中等。

二哥脑子聪明,次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但是也最不爱干农活,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次收麦季节,父母让我们一起下地拾麦穗,二哥不是说这疼就是说那疼,就是不想去干活,但二哥嘴甜,学习好父母最喜欢他。

大哥嘴笨,学习也不好,但他最喜欢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犁地,打场、锄地,样样精通。那时候父亲常说:“老大,我看你将来就是种地的命呀。”

我从小比较调皮,总是给父母惹麻烦,每次惹了麻烦,父亲都忍不住脱下脚上的鞋子要打我,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往大哥后面躲,而大哥也总是护住我,替我挡了不少的打。

就在我9岁那年,奶奶生了一场大病,奶奶生病,父亲作为家里的老大,召集姑姑叔叔们对钱为奶奶治病,但是他们一个个都找各种借口哭穷,就是一毛不拔,父亲很失望的说:“你们家里也都有孩子,也有老的那一天。”

别人都不管,但父亲不能不管,于是为了给奶奶治病,父亲借了不少的外债,最后奶奶的活了下来,但最终瘫痪在床,那一年,我上小学三年级,二哥上五年级,大哥在我们镇上读初中。

在镇上读初中是要住校的,每周大哥都需要带着生活费去上学,奶奶生病以后,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大哥为了给家里省钱,每周都是带着干粮咸菜去上学。

奶奶瘫痪在床,父母忙的时候,伺候奶奶的活,就交给了我和二哥,我们两个一放学就帮奶奶收拾,有时候奶奶拉了,尿床了都是我和二哥帮助奶奶清洗。

为了尽快还清奶奶看病欠的外债,父亲一到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找活干,去附近的砖窑厂拉砖,或者去镇上的粮站扛大包,几乎一天都不会闲着。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父亲在扛包时用力不当,摔倒骨折了,伤到了腰,被同村一起干活的人送到了医院,住了十几天,父亲的这次事故,不但家里又添新账,父亲的腰也落下毛病,再也干不了重活,从此以后,家里没有了额外经济来源,奶奶时常还要吃药,欠的账还不上不说,供我们上学也开始变得很困难。

父亲常常唉声叹气,说自己不中用。母亲从来不抱怨,总是安慰父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赶到农忙,母亲一个人却非常辛苦,大哥心疼母亲,就主动辍学回家了,那一年大哥上初三,还不到16岁的他就开始和父母一起为我们撑起一个家,农忙时跟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农闲时跟着别人到处出去做工。

后来,我和二哥先后考上镇上的初中、县城的高中,花费就更高了,为了多挣钱,供我们两个上学,大哥一有空闲就开始去镇上扛包,每次大哥扛包回来,肩膀上都是红肿的,母亲看着大哥,含着泪水心疼的说:“老大,为难你了。”

大哥看到母亲难受,总是强忍着疼痛,微笑的跟母亲说:“妈,我没事,身体强壮着呢。”

那年暑假,为了能多挣钱,我和二哥也跟着大哥去扛包,每个包都一二百多斤,我和二哥两个人都扛不动一个,大哥一个人扛一个,晚上回家,想着扛包的辛苦,看见大哥红肿的肩膀,我哭着说:“大哥,我不上学了,你别去扛包了。”

大哥抚摸着我的头说:“老三,别说傻话,你们两个好好上学,将来考上大学,就不受这苦了。大哥就是干活的命,我供你们两个上学。”

就这样,那些年,农忙的时候,大哥在家帮父母种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大哥就到处找活干,后来流行去南方打工,大哥毫不犹豫的踏上了打工的路,但大哥打工挣的钱自己从来不舍得花,都是攒起来,留在我跟二哥上学用。

在那时的农村,男孩子一二十岁就开始结婚成家了,我上高中的时候,大哥其实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大哥人长得帅气,又能干,给大哥说媒的人很多,但是无论谁来说媒,大哥就有一个条件,就是成家后不能分家,要和父母一起生活,直到供我们兄弟两个上完学。

家里有瘫痪在床的奶奶,不能干重活的父亲,还有两个读高中的弟弟,不分家,家里负担这么重,吓退了一批又一批说媒的人,眼看村里跟大哥年龄差不多的青年都结婚生子了,大哥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那时候,村里人都说大哥傻,说每年出去挣钱,不为自己攒钱盖房子,娶媳妇,都花在了两个弟弟身上,将来未必有回报,还说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无论别人说什么,大哥从来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的供我们读书。

我和二哥也很争气,相继考上了大学,二哥考的是师范大学,我考上了医学院,上大学后,我们尽量自己勤工俭学,减轻大哥的负担,但是大哥却说,你们要以学业为主,挣钱的事情交给他。

后来,父母看着大哥年龄一天天的大,开始着急了,就开始到处托人给大哥说媒,终于在我读大二那年,大哥结婚了,大嫂是邻村的姑娘,跟大哥同岁,大嫂长很漂亮,但是有点坡脚,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婆家,他们相亲后,情投意合,大嫂不嫌弃我们家穷还供着学生,大哥也不嫌弃她坡脚,不到半年他们就结婚了。

但父母时常感觉对不住大哥,觉得大哥长得一表人才,并且能干,如果不是家里拖累了他,他肯定能找个更好的姑娘。

大嫂的娘家是开明的人,大哥结婚很简单,家里没钱盖新房,就给大嫂简单置办了几身新衣服,添了新的床上用品,用不到3000块钱,大哥就把大嫂取回了家。

大哥和大嫂结婚后,日子过的还算幸福,除了经济上不宽裕,他们感情一直很好,大嫂对父母很孝顺,对我和二哥照顾有加,每年过年,大嫂不舍得为自己添新衣服,却会给我们每人都添置一身,大哥没有看错人,大嫂是个心底非常善良的女人。

后来,我和二哥相继读了研究生,毕业后都留在了省城,有了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如今也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但我从来不敢忘记,大哥和大嫂曾经对我的付出。

我们在省城安家后,很多次想接父母来省城跟我们一起住,但都被拒绝了,我们都理解,父母是想守住大哥。

这些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我和二哥忙于工作,忙于孩子,父母大多都是大哥和大嫂照顾,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大哥从来不告诉我们。

大哥家有两个儿子,负担也挺重,大哥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为了照顾父母,无论多难,大哥从来不让大嫂出去干活,所以,父母跟着大哥一直生活的很好。

我们每年回去的次数有限,在家呆的天数更是有限,为了表示对大哥的感激,我和二哥每次回去都会主动给大哥一些钱,用于父母看病,日常生活花销,但是大哥从来不愿意收,他常说,你们在大城市生活也不容易,房子那么贵,菜也那么贵,出门都需要花钱,压力大,不比我们在农村。再说了父母也是我的父母,养自己的父母还不是应该的吗?大哥的话朴实,但次次让我们感动。

我们上学时,大哥替父母分担,供应我们读书,如今我们工作了,父母老了,大哥又替我们分担,独自照顾父母。不用担心父母,我和二哥生活的很轻松,在事业上发展也非常顺利,但是,我时常对大哥充满内疚。

三年前,大哥的大儿子考上大学,我和二哥每人给侄子拿了10000元,因为这事,大哥说了好久,后来,我们给侄子转生活费,大哥无论如何都不让侄子收。大哥就是这样,他为我们做多少,他认为都是理所当然,而我们要是给他一点,他处处计较,处处替我们着想,尤其是对二哥,他知道二嫂爱计较,更是不会要二哥的钱,无论何时,大哥总是替我们考虑。

这次,母亲生病,经济压力很大的大哥,还跟我们平摊母亲的住院费,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晚上,看父母和二哥都休息了,我趁着月色悄悄的去了大哥家。

当大哥看见我这么晚突然去了他家,非常的意外,以为母亲出了什么事情,紧张的问:“怎么了?老三,咱妈有哪里不舒服吗?”

我说:“没有大哥,我就是想来你家坐会,陪你好好说会话。”

大嫂走出来要给我倒水。

我拉着大哥大嫂坐下,我说:“大嫂,你别忙了,我有话想给你们说。”

大哥看我郑重的样子,以为有什么大事,着急的说:“三弟,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要是有事,尽管给大哥说,大哥给你兜底。”

大哥的话让我瞬间哽咽了。

我努力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笑着跟大哥说:“大哥,我一个医生,无权无势的能出什么事情,你不用担心,我啥事没有。”

说完,我从手提包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三万块钱,放在大哥家的桌子上。

我说:“大哥,这是咱妈看病你拿的三万元,我跟你弟妹商量了,你的这个钱,我不能收,这些年,父母都是你照顾,平时生病什么的,我们都没有操过心,这次母亲生病,应该我们尽孝,不能再让你出钱。”

大哥看着我放在桌子上的钱说:“三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钱哥不能收,你们压力也挺大的,这钱哥还有,该哥出的就得哥出,要是哥那天没有,出不起了,父母就靠你们了。”

我说:“大哥,你现在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将来他们结婚、娶媳妇、买房子,压力大着呢,我挣钱比你容易,这钱你就收着吧。”

大哥说什么都不肯收下我的钱,我们推搡了起来。就在我们推搡中,二哥和父亲一起也来到大哥家。

二哥一进门就说:“我说咋找不到你,爸还真是了解你,一猜就知道你来大哥家了。”

说着二哥也从包里拿出3万元放在了大哥家的桌子上。

二哥接着说:“大哥,这钱本来想明天走时留给父母转交给你,没想到被老三抢先了。这些年你已经付出太多了,咱妈看病的钱,不能让你再出。”

大嫂看着桌子上地两摞钱,听着我们说的话,不由得哭了起来。

大嫂抹着眼泪说:“咱村里好多家老人生病,都是因为对钱兄弟反目为仇,看看咱家兄弟,这才是真兄弟,但是这钱,我们一定不能收。”

说着大嫂把钱拿起来要塞回我们包里,见大嫂给我们往包里塞钱,我们不禁想起上学时,大哥每次给我们钱的情景,我和二哥瞬间哽咽了,但我们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收回去的,这些钱跟大哥那些年为我们付出的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

我说:“大哥,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以后让我们分担吧。”

大哥听到我的话,也忍不住激动起来,他说:“我是你们的大哥,对你们好还不是应该的吗?”

父亲看我们争执不下,拿过钱说:“老大,现在你负担重,这个钱我替你收下了,这些年,你为家里付出最多,供他们两个上学,照顾我和你妈,辛苦了,但如果你不让两个弟弟回报一点,他们心里也不安呀。”

父亲的话说到我和二哥的心坎上。这些年,我们确实感觉亏欠大哥太多太多。

在父亲的主持下,大哥最终收下了三万元,我和二哥平摊母亲的住院费。大哥最后说:“有你们这样的好兄弟,大哥值了。”说完大哥紧紧的握着我和二哥的手,这一刻,我们三兄弟手握住手,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亲情像一盏明灯,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我感谢我的父母,在那个时代,一直努力的供应我们读书,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感谢我的大嫂,她深明大义,默默的支持大哥,不埋怨,不抱怨,和大哥组成幸福的家庭。

我更感谢我的大哥,他孝敬父母,一直对我们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兄弟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大哥做出了表率,以后我们要好好的回报大哥,常言说的好:“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只要我们兄弟一条心,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