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沙龙共话艺术“破圈”

发布日期:2025-05-23 01:25    点击次数:81

4月25日下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沙龙在北京东城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这是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第3场学术沙龙活动,聚焦舞台剧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舞台剧的“破圈”之路、数字化舞台剧与电影行业的合作展望等话题。

665A8165.JPG_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v1_1600_3000_gif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8K超高清等技术层出不穷,科技的变革不断推动着舞台影像呈现的升级迭代。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表示,在舞台艺术领域,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成为舞台艺术数字化的明显标志。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提升了舞台艺术作品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为制作方和出品方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也让舞台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可见性大大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作品早已打破了“第四堵墙”,将更多的观众请进了“剧院现场”,帮助他们以更为优惠的价格,欣赏到更为优质的舞台艺术作品。如今,拥抱技术进步已经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分享了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作为剧中“展卷人”的饰演者,他表现,从舞台转到银幕,需兼顾空间美感与情感沉浸感,克服现场感即时性的损失。面对电影镜头,需要妥善地把握分寸感。“舞剧电影《只此青绿》是一次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化传承的创新形式,展现了中国风雅,探索了多种传播方式。”

将舞台剧数字化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话题,而数字化演出和运营是世界各大艺术院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赋能数字演出、数字运营中的超高清摄制、实况转播、立体式交互、观众拓展、营销宣发和品牌管理等工作,推动舞台艺术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造数字艺术传播的新模式。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舞剧电影《只此青绿》制片人蒙天宇,中联超清视觉艺术总经理吴坚等嘉宾通过圆桌对谈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探讨。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共举办舞蹈影像、动画电影、舞台影像数字化3场主题沙龙。3场活动中,来自舞蹈、动画、舞台艺术等行业的从业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交流合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蕾)